每当我想起家乡的粽子,都会让我口水直流,现在回忆起来仍然是记忆犹新。虽然我吃过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但都没有向像家乡的粽子一样好吃。
家乡的粽子是用十几种材料拼组而成,有糯米、虾米、板栗、五花肉、花生仁、腊肉。。。。。。
粽子的制作过程看似简单,但做起来却非常困难,一不小心就会把盐放多了,或者是包漏底了。。。。。。
在做粽子的时候,要注意三大要点:
一:要事先准备好竹叶,然后把它卷成一个圆锥形。记着,不要把它变成“漏斗”。
二:要把之前准备好的配料跟糯米混在一起,在炒熟。
三:用勺子勺几勺配料放在圆锥里,在包起来。最后再用一根绳子给即起来。
粽子营养高。有蛋白质、维生素的多种营养成分。
在粽子的背后,还藏着一个让人泪流满面的故事。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吃的食物。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梦里梦到屈原,就问他:“我们给您投去那么多的食物,您吃到没有?”屈原说:“你们送给我的饭,都让那些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怎样才不会被他们吃掉呢?”
屈原说:“你们用竹叶把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们以为是菱角就不敢抢着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节,人们就照着屈原说的话,向汨罗江里投下尖角粽子。可是,过了端午节后,屈原又给老人托了个梦,说:“谢谢你们给我送来了那么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数仍是被鱼虾鳖蟹吃了。”老人问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