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着登上高峰,可在向前的“旅途”上遇到了坎坷与挫折,就无奈地听从命运的安排,选择放弃吗?曾想过已自己尽全力了吗?究竟该何去何从呢?”——题记
我的书籍期中一本名为“少年小树之歌”,这本书是由一位美国印地安血统作家佛瑞斯特·卡特所编制的一本书,他主要是在描写一位小男孩-小树,主人公小树是一个印第安男孩,5岁时父母双亡,于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重点讲述了小树和爷爷奶奶在美国东部查拉几山区生活的一年中所发生的各种有趣而不乏神秘和惊险的故事。
使我深深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一百七十多千字里的一行字“在认输的时候,最好先确定自己有没有尽全力”这句话也许就应了介绍里说的:“《少年小树之歌》充满细腻的细想和耐人寻味的道理,诉说的是人类心灵的故事,它真是地揭露了灵魂之中最深刻的含义!”一句简短的话语却蕴育着非凡的哲理。阅读这行字,我用最真实的心来面对此话,脑海中立即涌现出一个画面,其它生活的点点滴滴此时只是一张黑白照片,一张想丢弃的黑白照片,无需去回忆,更无需让它变成沙漏般的回忆,出现在脑海里。
脑海中清清淅淅的画面:记得是在一次数学模拟考试中,原本不知世界有多大的我,胸有成竹地做试卷,一分、二分、三分……地过去了,临近收卷只有十五分钟,而我只有一题没做,这时心里暗暗窃喜:十五分够足了我做一题,说不定还有剩余的时间来玩。只听见教室里时钟“嘀嗒”“嘀嗒”地响,而我算了一次又一次,一张草稿纸一张草稿纸地用,写得手都麻了。这时我跟试卷赌气:哼!你说你不跑别的学校去,偏偏跑来我们学校让我们做,我见过难的就是没见过像你这般难的。哼!不做了!就这样等着时光流逝,让时光老人在我面前飘过来飘过去,我始终对那道“难题”与“时光老人”置之不理;就这样等着下课铃敲响,等待着收试卷。终于如愿以偿了,钟声终于敲响了。那次的成绩并不怎么理想,因为最后一题分数较高,都被扣惨了。当老师讲解那道题,我突然感到那题也没那么难啊,可为什么&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