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风云,辉煌亦在康乾。而此之间,英雄倍出,各峥头角,于是便铸成了惨烈的历史——九子夺嫡。
权势,地位,明争,暗斗。身为皇子的他们在这场暗无天日的洪流中挣扎,无可转圜。然而“成王败寇”,这一真理是自古不变,成者,终究只有一人,而败者也将一无所获,反而还要身受其累。
他,出身卑微,却八面玲珑,赢得满朝文武的拥戴;他,足智多谋,却不得善终,终留一腔遗恨。
他,亦是历史的牺牲品;他,亦是人称“八贤王”的胤禩。
胤禩,一个可敬可恨的人。敬,敬知出身低微,却步步为艰,一路辛苦拼杀;恨,恨他锋芒过露,不知大智若愚,最终一败涂地。他的错,错在太过聪明,太过优秀,他的大错,早在一废太子时已酿成。
康熙四十七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台行宫,康熙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宣布废除皇太子。于是,抱有野心的皇子们,开始结党营私,谋贪大位。那时,胤禩被任命为内务府总管事。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尤其在当时讳暗不明,满朝震动的情况下,更是体现出康熙对他非同一般的信任与器重。于是众大臣任便纷纷向八阿哥胤禩靠拢。“皇八子胤禩,有德有才,聪明能干,内外经营,深得众心”在朝庭也渐渐传开。以胤禩为首,再加上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锇,皇十四子胤禵,及大臣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人的“八爷党”也在那时逐渐成形。
原本以为一切是多么得天时地利人和,一切的一切来得是多么顺其自然。可是康熙哪能那么容易地放弃太子。太子为康熙的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所生,在生下太子的两个时辰之后,这位年轻的皇后便撒手而去。次年,康熙立胤礽为太子,自幼亲自教他读书写字。可见康熙对太子是多么得宠爱有加,复立太子也是在意料之内的事。而那段时间胤禩锋芒过露终究是康熙心中的一结。既然要立太子为帝,康熙必定会为太子排除一切障碍。胤禩的祸根已经悄悄地种下。
复立太子之前,康熙召集群臣,商议立储大事。“商议”,皇权至上,何需“商议”!“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