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问河洛哪里好,请君感知人文风!”
台湾作家龙应台说得好:“文化可以立国。”我想,为国家更发达,社会更和谐,也为我们更自在,补经济课,补法律意识课,都不错,但我们现在最需要补上的应该是人文这一课。
“人文”是什么?“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辞海》)”如此说来,人文就在我们的寻常生活里。人文就是文化,就是素质,就是人的精神风貌!那么,一个成都精神风貌的好坏就体现在了人文里,一个硕大的文化名城的形成就表现在了由一个个小分子一般构成的人文风貌里。
提起“人文”,脑海里闪过了一个场景:过年的前两天,我和好朋友一同去了西工游玩,一直悠哉的闲逛竟然忘记了时间,待到腿脚都酸痛了才想起来,天色已晚,“鸟雀”该“归巢”了,可是却双双忘记了来时的路,真可谓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啊,“蜘蛛网”一般的大街小巷,那么到底那条才是回家的路呢?夜风习习,凉飕飕的,直吹的“游人”忘记了东南西北,正当我们着急的快要哭泣时,吉人自有天相,路上没几个人,迎面走来一位年迈的老人,老人问我们:“这么冷的天怎么还不回家啊?”,我们羞怯的回答:“是因为找不到回家的路了……”,然后把要找寻的路的名称说了一下,老人点了点头,然后给我们指明了回家的路后还关照了几句,顿时,心里就像有一碗饺子,热腾腾的,我们在老人转过身后大喊了声:“新年快乐”!
还有一件大约是在两年前吧,在具体一点应该是暑假的某一天,我和同学到南山上游玩,后来看到了一个不大也不小的还有鱼休闲游动的湖,岸边有几位陶冶情操的人在钓鱼,好奇心驱使我们非常迫切的也想钓鱼,于是便朝一位年迈的老人走去想询问一下可否让我们也试一试,距离还差一米时,老人突然站了起来,说:“先站着别动,别过来!”,吓得我们真的一动不动的站着,眼睛跟着看见鱼竿变成了被翘起的“跷跷板&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