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的敢怒不敢言!
我不知道从事教育的工作者看完此片后会有什么感想,反观导致拉加跳楼,以及三兄弟的学长上吊自杀的根本原因是印度的教育制度,死板苛刻漠视学生兴趣爱好。这和中国教育制度大同小异,是否可以请求家长老师们能因为这部影片而开始思考,思考为什么孩子会有叛逆期,思考为什么自杀率年年增长……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部影片的,因为它让我许多敢说或不敢说,可以用语言表达以及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想法都那么直白的面对世人。中国本身人口就位居世界第一,又有千年古国历史文化的沉淀,人才辈出。“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体现的彻底,大家学的是一样的知识,倘若你与他人付出了同样多的努力,那么你与他人比的就是天赋与背景了。当然,我并不是说努力学习不切实际,我只是在想,为何要将分数看的那般重要?读书读的不就是知识么?不就是从书中体会前人的伟大与情感,从而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世界观么?不就是为人处世宽容谦和么?不就是为了更安全的生活而开始读书么?……
可现在,成绩和人品挂上了等号,我最厌恶凭成绩去取决一个人的好坏。而人的品德呢?你能从成绩上看出这人的品德如何么?不能吧?中国人自古就有这个思想,只偏爱与众星捧月的人物为友。刘禹锡的《陋室铭》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确实古代文人的气节与才气值得我们敬佩,但他那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真真是碍极了眼。哪一家的族谱上无白丁呢?正是这些白丁养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伟人!凭什么歧视无文化的人?也许他们比我们更有天赋去学习,只是苦于没有能力承担学习的费用而已。也许他们不能陪你讨论莎士比亚不能陪你沏茶品茶……可那些都是虚的!无文化的人不会和我们一样埋首与书堆,他们只能在外漂泊工作。可再苦再累他们那也是融入社会独立生活!反观我们,成绩第一的不一定能有勇气面对陌生人还能巧舌如簧,成绩再好又能怎样?就像我前面说的“成绩来源于书本,书本来源于知识。”那知识呢?就像艺术一样,它来源于生活!成绩再好也只是纸上谈兵。你空有一腔理论,可没有地方让你施展拳脚,你只是没能独立的依赖父母的雏鹰。所以,古代文人墨客的那股子自傲是万万学不得的。
再来讨论为什么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