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吆喝
[标签: ]
经将弄好的凉面端到了我面前,我使劲嗅着这喷喷香的面条,将几张皱巴巴的钱递给了她,她接了钱,装进了肩上挎着的灰色包包里。
我用筷子夹起一团面,使劲往嘴里塞,嘴巴被填得鼓鼓的,那一股香气不一会儿就弥漫了全身。“凉面(燕),酸辣粉儿,豆腐脑儿……”这时,叫卖声又钻了出来,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围满了那辆破旧的三轮车。
现在这种声音大概也已销声匿迹[注: 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了吧,都通过喇叭来宣传,那种沙哑的声音真让人吊胃口。久而久之[注: 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我也没去买了。
还有种吆喝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注: 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象刚才发生的一样。],那就是卖麻糖的老人,那是一种无声的吆喝,“叮叮铛,叮铛……”这声音会让我想到那粘粘的麻糖。一般,老人会在秋天才出来,一个脏兮兮的背篓背在肩上,脚下踩一双破烂的草鞋,啪吱啪吱,走起路来歪歪扭扭,手上还拿个一头弯一头平的铁皮,然后“叮叮铛”很有节奏地敲击,总会惹来一些年轻人异样的目光,但还是有一些人把老人叫到,然后老人找一个地方将背篓放下,用粗糙的大手掀开盖在麻糖上的白布,这样一大块白花花的麻糖就显现在面前了,麻糖老人用那块铁块对准那块麻糖边缘,“叮叮铛”两下就敲下来了,随手从背篓边扯下一个皱巴巴的塑料袋,装好后就递给那个人,那人打开看了一会儿,然后捏起一块放在嘴里咀嚼,最后满心欢喜地飘走了。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那&ld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